威马ex5的三种模式?
威马ex5三种模式分别是:
Eco(经济模式),和Sport(运动模式),Individual(个性化)。
车辆行驶时建议使用 ECO 模式, 能降车辆耗,加续航里程。选择 SPORT 模式会增加辆能,缩续航里程。
需要注意是,同的驾驶模对应这不同能量回收策,驾模式切换按键也作为能量回收强选择按键使。
威马EX5纯电动SUV补贴后9.90-21.63万元,竞争力如何?
靠谱,可是没啥名气?
这是实话。在众多汽车行业新玩家中,威马并不是最早的,而且出镜率也不高。对于这个公司,我的感受有这么几点。
1.低调。除了发布活动和融资,很少看到网上有这家公司的新闻,对于这点公司高层给出的回答是,公司一来不存在融资方面的困难,二来不存在招人方面的问题,所以没有必要做那么多的宣传和炒作。
2.务实。公司大量的人才来自沃尔沃,吉利这两家公司,而且高层基本都是主机厂出身的***湖,这些奠定了这家公司的基调——一家脚踏实地、以制造量产车为目标的企业。在很多互联网造车公司还在为准入审查头疼的时候,威马已经不声不响地拿到了乘用车生产资质。
威马沈晖总曾经很随意的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们EX5已经路试了200万公里,为什么现在才发布呢?因为我们真的不差钱、不差人,但已经开发了这么久,也该给大家一些交代了”这自信心爆棚的话,体现的是沈总一个从传统车企出来的传统人的思想。造车是个严肃事,关乎客户的生命安全,不应该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
EX5将会有不同的电池包配置,其中高配车型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能达到450km,而且价格将控制在30万以内(补贴前)。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多少是有怀疑的,毕竟目前市场上没有产品能做到这个水平,而威马又是第一次造车,怎么就能达到这个水准。至于600km这个数据,大家就别多想了,肯定是在等速工况下才能达到的,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如果最终售价真的如此,对我这个摇不上号的苦主来说,高配车型可能真的会打动我掏钱包(认真脸)。
质量是XXXX的生命
这句话是敝司上一代Slogan,也挺适合威马。
威马自己建工厂了,而且是完整的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这五个车间,据悉今年车间已经封顶,明年初就会启动小批量生产。虽然很多新品牌都宣布了自己的工厂开工***,但威马的进度遥遥领先,很可能成为第一个从自己工厂中实现量产的品牌。
威马EX5 2015年就已经开始研发,2018年SOP,开发周期长度与传统车企相近。沈总从沃尔沃出来,想***马的开发流程、开发体系也与传统车企相似,一点很值得肯定。
EX5的外型,跟产品定位相符,朴实、亲民,看着就像是一款走量的车。
相比于外形,我更关注内饰和交互。威马不断强调智能、交互、年轻化,看来真的把用户体验看得很重。说到交互,这辆车有3个行业『第一』。
车窗投影,有想法,但使用场景仍需拓展。发光交互式LOGO,比红彤彤的BYD好看一万倍,也不像北汽Lite那么浮夸,度把握的比较合适。我最喜欢的是旋转式中控屏幕,解决了我多年来的疑问:为什么屏幕一定要固定在内饰板上?
另外一款是补贴前20万左右的车型,综合工况续航350km左右,如果落地能够做到15-17万的价格,也将很有竞争力。
目前新能源车的销量,主要依靠***的补贴和地方***政策,比如说免除购置税送新能源的牌照等等,但是这个并不是长久之计。
根据2017思略特数字化汽车报告显示,纯电动汽车的价格临界点大概要到2025年,届时充电桩也基本上普及了。
EX5第一次将车窗的虚拟交互设计用在了量产车上,第一次使用了可以旋转的大屏幕。如果你问我这两项创新的第一好不好? 我的意见是,就和蔚来EP9跑圈、FMC一米多长的越大屏幕一样,对消费者未必实用、对车型开发来讲性价比可能很低,但这都是Branding的必须
优势就是对供应链的把控。
除车身外,汽车中绝大多数零件都是供应商生产的,运到总装车间进行装配的。
所以供应链的好坏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好坏。
威马因为其团队的沃尔沃/吉利背景,对供应链有很深的积累和很大的优势,而且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把控成本和性能的平衡,这也是决定了最终产品性价比,也直接决定了其最终产品的竞争力,这一点是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甚至是传统车企都做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威马的EX5能够做到补贴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