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砸钱造出的电动汽车能否成为市场新秀,是否会超越比亚迪?
新秀有可能,但超越比亚迪恐怕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啊!毕竟一家企业的技术发展是需要沉淀的,不仅仅是资金,包括人才,技术引进,管理配套等。个人觉得董明珠是真的准备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呢?还是仅仅的跟风捞金而已,还有待观察!
董明珠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展如何,建设工厂了吗?
珠海银隆电池技术主要靠忽悠,是一种落后的电池技术,远远落后于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电器的动能电池,钛酸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很低,又得不到***补贴,基本上凉了。隔行如隔山呀。心疼董明珠五分钟。
银隆在国内投资建设了许多工厂,但是大部分还在建设当中。从电动大巴的特点来看,适合本土化生产。但是由于国内电动大巴比亚迪、宇通、金龙等实力强大,大巴市场几乎被这几家瓜分,银隆市场份额并不大,且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成本高、能量密度小,推广难度较大,董小姐的新能源汽车之路并不坦途。
董明珠做电动汽车前景如何?
银隆,除了上市能圈点钱,估计啥也不是,现在各大企业都试图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既有老牌的传统汽车的转型(奇瑞,吉利,长城等),也有信誓旦旦的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乐视,华为,阿里),更有正牌的新能源汽车鼻祖,(比亚迪,特斯拉)现在看看,有几个成功的,大多都是冲着国家补贴去的,说的天花乱坠,什么快充,什么续航里程的突破,最关键的就是基础设备的完善(充电桩),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路需要走,其实最看好的还是混动模式,比较靠谱。
虽然不知道董明珠做电动汽车的前景会如何,但是电动汽车的前景一定会很好,如果说过去的20年属于房地产,那么说未来的20年属于新能源行业一点也不为过,但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就简单地从股市层面来看,新能源概念在未来的几年内一定会反复炒。
其实很多大佬都已经在布局,与其说王健林,刘强东等联合董明珠造车是看中董明珠的能力,倒不如说都想进来分一杯羹,所以上个月刘强东在宣布京东进出北京的货车两年内全部换成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优先***购了“自家”的珠海银隆,包括远遁美利坚的贾布斯,能否东山再起的关键牌打的也是新能源汽车,当然贾布斯可能想玩的更高大上一些,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一个无人驾驶。
最近好像珠海银隆爆出了身陷欠款官司的负面新闻,并且2017年销售额仅仅80亿与300亿的目标相去甚远,似乎只能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解释,不过在现在这种几乎招招致命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哪个企业的成功突围不是历经九死一生。
【最后,知道为什么希望大家都点赞评论么?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各位记得阅后点赞是我这的潜规则啊,对了,点一下就行,别点两下啊,哈‘哈’哈‘哈’】
董小姐当年网上对她都是负面评价时,在朋友圈发文支持董小姐实业兴邦,支持董小姐管理经营理念,当时甚至被朋友们嘲笑品味独特,但这些都是限于格力空调。董小姐投资的银隆十多年前就了解些,技术并无什么优势,除了有张汽车牌照,实在看不出强势的点,作为资深圈内人,得知董小姐投资这家企业时,看了wei总的一些演讲,只能说两个外行不知道谁忽悠了谁。董小姐经营理念没大问题,可电池和电动汽车给董小姐的经营环境,试错机会不多,以她的本行业阅历和资历,失败的概率七上八下至少吧。惋惜心疼
应该说前景暗淡
1.电池没有领先优势,存在好多争议。
2.电子控制没有优势
3.外观设计没有优势
4.品牌没有优势
……
其汽车没有任何亮点,只是靠董明珠一个老大妈的情怀,这种情怀同时也限制了年轻人的想象与创新(其车标就是明证),后果可想而知
emmmmmm.....怎么说呢?小鹿只想说,前景不容乐观。其实不止是董明珠啊,这一批专做电动车的造车新势力,小鹿觉得他们的前途都很堪忧啊,真正能成功的也许只有几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如下。
一:这些造车新势力,将来都是要跟传统主机厂去竞争的,但是问题来了,这些造车新势力,你们真的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能跟这些传统主机厂相抗衡吗?不是说看轻这些造车新势力,而是因为小鹿觉得,这些造车新势力并没有跟传统主机厂相抗衡的硬实力啊。你们如果想要与主机厂相抗衡,那么必须要有一些特别牛的,特别惊世骇俗的核心技术,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嘛。但是纵观现在造车新势力所造出来的车,真的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啊,无外乎就是都在车上装几个超大屏幕,然后宣传一些虚无缥缈的互联网概念。仅此而已。造车真的不是说做个PPT就可以的。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需要进行非常多的实验以及调校才可以创造出来的这么一个产品。但是,这些造车新势力,你们真的有这个硬实力吗?
二:这一批造车新势力里面,小鹿觉得大多数都是为了圈钱的,仅此而已,真正想要造车,并且造好车的,并没有几家啊。他们口中个个都喊着要做中国的特斯拉,然后用自己的PPT融到了A轮投资B轮投资,但是融完资之后,真正付诸行动的,又会有多少个呢?小鹿曾经去过一次某个造车新势力的发布会,在会上,他们大谈特谈,说自己是第一个进行了长距离路试的造车新势力。那么这个长距离是多少呢?其实就是广州到北京的距离。听到这个小鹿就笑了,同志们啊,你们知道传统主机厂从零开始打造一款新车,光是做三高测试(高寒、高温、高原)就要花去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而这些造车新势力,成立两年都不到,就说推出自己的首款车型了。这些车,给到你们,你们敢开吗?
因此,就算是董明珠说要做纯电动汽车,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小鹿统统都觉得他们没戏。(Hold)
董明珠折戟银隆新能源汽车后,转而投入芯片,这次她会成功吗?
谢邀!这个问题得分开来说:
第一,董明珠是个人投资银隆新能源汽车的,折戟或成功理论上与格力电器无关!尽管现在有人爆料格力与银隆还有“见不得光”的关联,若事实是真的话,这是她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操作,承担[_a***_]的是董明珠本人。
第二,格力电器投资芯片则是企业集体行为,董明珠是作为格力董事长存在的,当然她的作用很重要。
这次格力通过投资参股闻泰科技间接参股安世集团而介入芯片行业,我反而觉得是正确的选择!
以这件事来看:一是可能格力已经觉察到了独自做芯片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肯定已是困难重重;二是董明珠可能不会再是下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了。因为董小姐的固有风格以及强势的彪悍性格是不可能作为参股股东去做芯片的,变相认输不是她愿意做的。董明珠通过她主导下的格力做笔芯、手机,介入新能源汽车等证实她不是一位优秀的决策者。当然,我们不能也不应去抹杀她作为一名极其优秀的销售及管理者,对格力电器的功劳。但随着社会及科技的迅速变化,其原有的知识及性格是有所不足,思维有点跟不上趟了,这也是事实。
格力电器投资参股闻泰科技包括间接参股安世集团的合作方式应是多赢的局面。作为全球重要的家电厂商的格力电器,需要大量的优质元器件,双方合作将有利于闻泰科技的业务从消费电子扩展到空调等白电领域,并扩大安世集团的产品在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从而给作为上市公司的闻泰科技及安世集团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而对格力电器来说,除了标的资产良好的投资价值外,有利于格力加大与闻泰科技、安世集团在通讯终端、物联网、智能硬件、芯片等业务上的合作。格力可借助闻泰科技的5G研发能力战略性布局5G产业链,紧抓5G平台下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巨大业务机会,塑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在智能家居、智能装备、通信设备等领域内的“多元化”稳健协调发展,提升公司的整体业务能力。所以,格力投资闻泰科技、间接参股安世集团是正确的选择!
一家之言,请朋友们指正。喜欢的话,请加关注。谢谢!
董明珠近年来还真是喜欢多元化发展,但具体情况不一样,投资芯片成功的可能性更高。
投资新能源汽车是董明珠的个人大手笔,并非格力电器,珠海银隆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秀,是半成品并非成型巨头,董明珠逐步晋身二股东并管理层渗透形成了如今把控珠海银隆并以创始人魏银仓对战的一幕,在近年的经营策略上的分歧导致了珠海银隆内部乱成一锅粥,过度高速的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次是格力电器投资30亿帮助闻泰科技收购安世集团——核心资产是原来恩智浦(国际前列的半导体巨头)的标准器件部门,间接入股闻泰科技,也实现了参股优质芯片企业,要知道安世集团早已经是国际前列的优秀芯片企业,借助参股的关系,以后在技术和业务合作的层次有利于格力电器自身芯片业务的发展,此前格力电器已经斥资10亿元成立了自己的芯片企业——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再加上国家重点扶持芯片行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董明珠带领格力投资芯片,其实未来成功造出芯片的可能性较高,只是可能难以做到行业巨头的格局,毕竟术业有专攻。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简单地说 无法判断。因为芯片所指的范围非常大 相信董阿姨自己都没搞清楚她所指的500亿投向的目标在哪里 泛泛地说要投芯片 本身 就像个笑话。如果是高端的芯片 通用芯片 那肯定完蛋。因为不仅仅钱不够 董阿姨连基本概念都没有。如果是和空调相关的控制芯片 智能芯片 很简单 500亿也不一定需要 而且还不一定轮得到格力来做 有点小题大作。因此 董阿姨的这番豪情壮志 和之前做手机 做新能源汽车 如出一辙 有点莫名其妙 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