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指针对新型动力系统、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所提出的发展愿景。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目的在于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
补贴退出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十五年如何规划?
不止是政策红利消退,国外巨头也积极准备大规模投放更多的新能源车型,真正的狼来了!国家层面要出手干预一些不靠谱,骗补贴的造车新势力低端重复建设,浪费***。引导汽车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开展更多合作。这次机会我们再错过,后面估计不会再有了!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内部人员,我觉得我是很有发言权的。
自从去年汽车行业跳水,时至今日行业仍然低迷。很多同事都转行去做其他行业。对于一个汽车人来说,现在无疑雪上加霜!
至于新能源,未来前景仍然很大,但现在国内主要还是以燃油车为主打。国五换国六,***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行业也将进去一个新的阶段,首先对从业人员要求更高,其次汽车保有量在缓慢增加,对汽车的造型,内外饰设计也有了更大挑战。
一方面要向特斯拉看齐,另一方面也在向更高端车型发展。中国汽车逐渐在摆脱负面形象,低价高配,性价比是现在首选。
希望祖国越来越好,也希望汽车行业更加发展。
新能源的顶梁柱比亚迪及蔚来吉利长城能够走的更远,国企广汽,北汽,长安,一汽,上汽等也更加奋进,让中国车走出国门!
你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怎么样?方向正确吗?
我是BYD的新能源车主使用了3年,电池有损耗,但是免费换,已经换了一次,终身免费换,有些人会说终身免费换的是电芯,如果到了能换电芯的技术出来了,那不就是一次新的革命吗!有什么不好?第二说骗补贴,我不知道补贴是以什么情况下来补的?是生产出来有了汽车合格证以后就给那?还是以销售给个人以后再补?从第二者关系来看,那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支持新能源发展,用我们纳税来做的这件事情,喷骗补的话那你可以不买,这样厂商又拿不到钱。如果是生产出来就补的话,这是商业模式的一种,换做是你怎么考虑?未来发展难道说不是往高效清洁能源发展吗?还要继续烧油?那怎么前进?
谢邀!本回答有点长,请朋友们多点耐心来看。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前景是美好的,但现在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方向不是太正确!我国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是纯电汽车,不是最正确的方向,只多是一种过渡选择;而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氢能源汽车)才是正确的方向,是终极目标!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去解决污染而产生的,不能是老的污染解决了,新的污染又产生了。
大家知道现在的传统汽车都是依赖内燃机作为动力来驱动汽车行驶的,而内燃机作功所必须的热量是燃料燃烧产生的,燃料是石油为基础的汽柴油,其燃烧过程必然会产生CO2、CO、氮氧化合物、硫氧化会物及微小颗粒等排污物,是大气污染重要的罪魁祸首。
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点,想方设法开发研究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现在我国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基本全是动力电动作为驱动力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其实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早就有之。动力电池就是蓄电池的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使用时再将化学能转化的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现在的新能源电池技术,实际上是用新的材料来制造电池正负极、电解液,使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高,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里程。但现在用来制造蓄电池的材料不但昂贵,而且被证明不论在开***还是电池报废后都会产生新的污染物,损害土壤和水***。另外,现在我们的使用的电力主要还是产自化石能源,化石能源转化为电能时必定产生极大的污染。还有,现在的电动汽车要经过多次的能量变化而产生大量损耗,限制汽车的续航能力。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高,但还是其一个重要的短板。
当然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排污肯定是减少的,有其优越的地方,但实现汽车的真正零排放,只能是走氢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
氢能源汽车就是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来驱动的。有点化学知识的人们都知道,氢在燃烧过程中只会产生水和热量,绝对不会产生其它污染。氢燃料电池其实是一种电化学装置,直接将化学能转化电能,直接驱动汽车。并且随着氢气高压储存装置的解决,氢能源汽车不用十分钟充气时间,而续航能力已达到700公里以上。若氢气的来源能通过可再生能源来解决的话,则整个循环过程就无污染产生了,实现真的零排放。日本和德国等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氢能源汽车已在批量生产实际行驶了。因此,我国下阶段应下大力气研发氢能源汽车,适当限制目前盲目发展的电动汽车。